繁體文學網
最近閱讀
首頁 >歷史小說 >楊家將:陸地神仙楊九郎 > 正文第二百八十章大壽當夜

正文第二百八十章大壽當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

這邊楊延耀是走了,但是汴京裡邊卻在經過了一天的短暫安靜之後再一次的喧鬨了起來,不為什麼因為後天就是楊家佘老太君的大壽了,而且在楊家的院落之中所有的人都看見了一件壽禮,那是被李敢親手抱著帶回來的壽禮,這份壽禮不是他為佘老太君準備的,他隻不過是一個送禮的的人而已。

這一份壽禮如果論起金錢價值來那真可以說是不值幾個銅子,唯一用到的就是一張巨大的紅色粗布和一些墨水,隨便一個人都知道,這兩樣東西加起來也隻不過是三五兩銀子就已經用之不儘的了,但是對於將這一份壽禮放在楊家的正院之前讓所有的人在進入楊家的第一眼就能看到的位置上都沒有異議,一切都是因為這份壽禮雖然不值錢,但是其中所代表著的意義卻是比任何壽禮都要貴重,因為這一分壽禮是邊關上的所有將士,所有在幽州大戰中幸存下來的將士們一起送給佘老太君的壽禮。

一張十餘丈寬二十餘丈高的朱紅色粗布之上一共是四萬七千個壽字,這四萬多個壽字組成了一個巨大的壽字布滿了整個粗布。四萬七千,這個數字對於彆的人來說隻是一個巨大的數字,認為這是邊關上有人在作秀,但是對於楊家來說這個數字代表的就是一份心痛與溫暖並存的感動。

四萬七千多個壽字,這個數字不多不少剛剛好與幽州那一站幸存下來的所有將士的人數相同,不管是在幽州還是在雁門關抑或是回到了各自的部曲之中,但是這四萬多人卻是從各地一個不少的彙集了數塊朱紅色粗布到了希望鐵騎的手裡,最後被縫製成了這一張巨大的壽幔。

這是一份感動,一份溫暖的感動,但是看到這份充滿了沉甸甸情義的壽幔,佘老太君等人更多的則是想起了那數十萬曾經一起並肩廝殺過的手足袍澤,一起歡笑流淚生死與共過的兄弟手足,如今卻隻能埋骨他鄉忠魂不散。

不說每一次看著這巨大的壽幔楊家上下的心思,但說因為楊延耀這一次大鬨汴梁,幾千人把汴京城鬨得不得安生,甚至是有數名官員隻是因為阻攔了楊家的搜查就被楊家的人斬殺當場將頭顱懸於宮門上示眾,甚至是私自調集了一萬希望鐵騎進京險些將整個汴梁城給推平,可是到了最後呢,楊家什麼事都沒有,連宋真宗的一句責備都沒有,甚是實在沒有任何證據和旨意的時候就把以當朝太師為首的數家朝廷命官闔府上下給抓進了天牢裡邊也是一樣,如今,這裡這佘老太君還剩下兩天了,這些經過了一天的平靜之後又活躍了起來的各大小官員們齊齊的彙集到了楊家為佘老太君過壽,這不僅是在討好楊家討好楊延耀,更是在做給宋真宗看,因為如今的楊家有多受宋真宗寵信是連瞎子都能看得出來的。

麵對著提前到來的這些賓客,楊家在經過了一番內部商討之後直接就決定,佘老太君的壽辰提前兩天就開始,算上大壽當天一共是三天,府內府外擺滿流水席,府內分三等分彆擺了一百零八桌、七十二桌和九桌分彆來招待滿朝文武,凡是有品級的官員儘皆可以入府參與壽宴。而在外邊,楊家直接在整條街上擺了整整一千桌流水席請整個汴京前來給佘老太君賀壽的人共品壽宴。

而在這三天裡邊,雖然說是流水席宴不斷,各種各樣的戲班子也是晝夜不停地歡唱慶祝,但是這些官員們最想見到的人卻一直沒有出現,那就是楊延耀,自從當初化龍而去說是接楊四郎之後就一直在也沒有出現過,三天的時間裡邊就是宋真宗過來都沒有出現,不過對於大家最大的一個疑問,也就是關於當初楊延耀的騰龍訣楊家也是給了大家一個肯定的答複,楊延耀是人不是龍,那隻不過是變化之術,最多等級高點。

而在第三天晚上,將一直在楊家賴了三天不走打算靠到楊延耀出現的宋真宗有楊八妹拉到一邊給用楊延耀的名義強行整走之後,楊家就隻剩下了純粹的自己人,一個賓客都沒有留下,而這個時候,楊家的壽宴才真正開始,由楊家的小一輩們親手做的每人一道菜才是楊家真正的壽宴,對於楊家特彆是如今的楊家來說,白天再熱鬨再多人祝壽都隻是走過場是應付場麵,而不是真正的過壽,真正的過壽隻是自己的家人在一起。

十二玉釵作為義女是第一年以楊家人的身份來給佘老太君過壽,所以,在那一張大的離譜的桌子之上最先端上來的就是她們做的十二道菜品,緊隨其後的是李敢帶領著李沐陽、楊武、楊洪、楊安、郭霞、李玄以及楊排風和小夥子楊禮隕端上來的九道菜,這九個人是楊家地位高於十二玉釵的楊家第二序列的家人,十二玉釵隻能算作第二序列而非真正的第二序列。

在最後才是楊五郎楊六郎兩兄弟領著楊八妹以及大娘妯娌姑嫂八個人端上了十道最後的菜品。接著,在壽宴已齊之後大家並沒有開始吃飯而是開始了祝壽,最先的就是楊五郎的一串琉璃佛珠,緊接著下來的楊六郎剛要說話就被楊八妹一腳給踢到了六娘的身邊,看的六娘在心疼的同時也是對著楊八妹舉了舉自己的拳頭以示威脅。

網頁閱讀不過癮?點擊此處下載APP後繼續永久免費閱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