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文學網
最近閱讀
首頁 >歷史小說 >楊家將:陸地神仙楊九郎 > 正文第二百一十二章英雄碑

正文第二百一十二章英雄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

楊延耀高舉著手中的那一本三十餘萬戰死的大宋將士的花名冊說出了自己的解釋:“我要皇宮,不要那些宮殿。我隻要皇宮之前的一片地方。一處進宮必經之路上的空地。我要給這些將士們立一塊英雄碑。這一次宋遼大戰。我們雖然收回了燕雲十六州之首的幽州。大大地打擊了遼人的囂張氣焰。前後也是斬殺了遼兵數十萬。基本上可以說是將遼國可以用來南下侵擾的兵力消耗一空。但是我大宋的將士們也是死傷慘重。”

“我楊延耀。雖受命格所限受師門門規所限不得入朝為官。但是我卻終究是楊家的兒郎。是大宋的子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漢人。所以保家衛國義不容辭。這一次承蒙皇上垂愛。準我以白身之資空掛一個世襲公爵的爵位上前線侍奉於家母身側。得以與將士們一同戰鬥。但是楊延耀無能。把他們帶上了戰場卻不能把他們帶回來。雖然打仗死傷是在所難免。但是我不想這些保家衛國的英雄拚死搏殺埋骨他鄉之後卻被世人所遺忘。作為和他們一起經曆過這一切的袍澤戰友。我在此鬥膽請皇上將宮前空地賜一塊與我。我要為這些忠魂埋骨他鄉的手足兄弟袍澤戰友。為這些一起為勝利歡呼過為艱難沉默過為袍澤離去落淚過的兄弟們立上一塊英雄碑。”

“英雄碑上將銘刻上他們的名字,讓他們在這皇宮門前在這朝堂之前繼續守護著心中的信仰。我要讓這些為了家國百姓為了保家衛國為了天下黎民生活太平不受戰火荼毒的英雄們被世人銘記於心。萬世受人祭拜。這,也算是我這個無能之人最後的一點心意吧。”

雖然楊延耀不在乎與他無關之人的生死,可以說是絕對的冷血。但是對於這些和他一起戰鬥過的將士們卻多少總是還有著一絲情分的。雖然不能將他們活著帶回來。但是給他們立上一塊英雄碑受天下萬民的世代膜拜祭奠享一份香火供奉得一個來世福緣深厚卻是還做得到的。畢竟,他們所犧牲的遠遠不止是戰死邊關這麼簡單。

聽到了楊延耀的解釋,所有的人都沉默了,不論是之前暴怒下要將楊延耀一杖打死的佘老太君還是心中略有芥蒂的宋真宗以及反對的最為強烈的八賢王幾個人。所有的人在聽到了楊延耀的解釋之後都沉默了。三十多萬將士戰死沙場埋骨他鄉。條件所限,不能把他們帶回家。那麼隻有立上一塊英雄碑來聊表寸心了。

“皇弟,朕就知道,皇弟不是那種亂臣賊子。皇弟不是要一塊空地給英雄們立碑麼?一塊空地怎夠?明日起,朕便命工部在宮外設立一百零八塊英雄碑,自今日起,每一名為國捐軀的英雄的名字都將銘刻於上受萬民祭拜。逢年過節之時自朕起每代君王在除夕、中元二節之時皆需前往祭拜忠心報國的英雄們。在宮內,當建一座英雄樓。其內供奉一眾英雄靈位。以慰英雄在天之靈!”

心念電轉之後宋真宗便明白了部分楊延耀的心思。同時也想明白了這麼做的後果。更是知道楊延耀挑這麼一個時機在大庭廣眾之下當著萬千黎民的麵將這件事說出來是為的什麼。

這一次宋遼大戰,雖然到了最後依舊是大宋贏了。但是與原本的曆史軌跡相比卻是偏差了太多。僅僅隻是死傷的將士便已經達到了大宋可以流動的兵力的上限。也就是說,此時的宋國和遼國一樣。所有可以拉出來進行向外擴張戰鬥的兵力已然是消耗一空了。甚至是部分不是很重要的地方的駐軍已經是捉襟見肘了。

按照著正常腳步前進。沒有個十年八年的時間兩個國家根本就沒有可能恢複元氣。所以楊延耀這一次除了是對這些戰死的將士們的一種補償之外更是一種激勵天下黎民踴躍參軍以補充這一次大戰之後異常匱乏的兵力。畢竟楊家是大宋的軍中旗幟。軍隊的強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楊家的強盛。

更何況這件事情是楊延耀冒著天下之大不韙提出來的。這樣一來最大的贏家也就成了楊家。楊家在軍中和平民之中的口碑和威信也將會達到另一個新的台階。這一點是多少錢也換不來的。甚至可以說是多少人夢寐以求而不可得的。也是間接的鞏固了楊家在軍中的地位。也是從裡一個角度與之前宋真宗封楊延耀為王達到了一個相輔相成的效果。

是的,宋真宗封楊延耀為王遠遠不是楊八妹等人所猜測的拉攏討好那麼簡單。雖然也有一部分這些因素在裡麵。但是另一部分因素卻是在保護楊家。保護楊家的安全和安寧。

網頁閱讀不過癮?點擊此處下載APP後繼續永久免費閱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