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文學網
最近閱讀
首頁 >歷史小說 >崇禎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 > 第一五三章 親民助農

第一五三章 親民助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

上次我以王爺的身份去找湯若望,讓湯若望不勝詫異,我還讓他給我弄來了很多的玉米種子,並發給商山衛裡開墾的荒土裡種植,這個夏末的時候取得了收成,雖然比不上我的預期,但比傳統的小麥畢竟多了一倍。

我讓這些鄉農把所有的玉米都給收集起來,交給馬文斌,讓他說服商州附近百姓,來年種上玉米。

對於這個陌生的農作物,大家當然是將信將疑的,就算是我的衛所,他們開始都懷疑能不能獲得高產。

湯若望告訴我,他這幾年都在西安府附近試種玉米和土豆,已經有了一套適合這裡土壤氣候的種植經驗,這當初可是讓我如獲至寶的。

湯若望也沒想到我是大明的王爺,不過,我們的師生情誼還是在的。所以,我邀請他不為任何目的地給本王翻譯一些他們泰西的著作,他也毫不猶豫答應下來。把自己傳教的重任都給放在了一邊。可能他也認識到在中國傳教無疑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能對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做點貢獻,也是他十分願意的。

畢竟他是先行者,應該受到我的尊重。

因為馬可波羅,他說他對古老而神秘的東方充滿好奇心,等他真的來到這個地方以後,更加熱愛上了這裡。

這當然是主旋律的說法,我比較喜歡他的這種虔誠的態度,對我大中華的文化頂禮膜拜的人多了去了。

我對泰西文化的濃厚興趣也得到了湯若望的歡欣,一個王爺居然對泰西文明感興趣,這難道不是他此行最大的收獲嗎?

我不是農民,後世的我甚至不知道這些農作物合適的時令,更彆說怎麼種植這些作物了,好在,湯若望教會了一些本地的農民種植,本來一生都在土地裡刨食的農民有的經驗和教訓,而所有農作物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什麼土壤,什麼水分,什麼光照等等。

這些也是我看徐光啟送給我的《農政全書》所帶來的一些感受。其實,看了這些書,理論上的知識是具備了一些的,要作為一個合格的統治者,當然得對我國的農業現狀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貌似,我們大明王朝充其量不過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的農業大國,要實現初步的工業化,那是任重道遠的事情。

要做到清醒的認識,隻是看看書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這個秋天,玉米成熟的時候,我讓曹稱帶著我去到商山裡我們自己人開墾的農地裡去見識一下農人豐收的喜悅。

我雖然是一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二世祖,但我好歹也知道袁隆平,他的雜交水稻是養活我們國家十幾億人的大功臣,這點無可厚非。

可在這個後世越來越追求生活質量的今天,雜交水稻已經不那麼受到社會上很多人的認同。

因為,大家向往自然啊,自然是什麼,自然就是有機食物,那些用雜交育種,用化肥提供營養的食物很難稱得上有機,而明朝這個世界,當然全是純自然的有機食物。

為這個世界引來高產的比如玉米紅薯這樣的農作物還不是我的終極目標,我的終極目標是水稻的雜交技術。

可我是真心不懂啊。

我真的有些悔恨自己為什麼在穿越之前什麼都不會,來到這個世界以後,我依然隻能一天混吃等死,對推動社會文明的向前發展做不成一點應有的貢獻。

我真是枉為後世穿越來的人啊。

所以,當我背上竹製的背簍下到地裡跟這些農民伯伯一起掰玉米棒子的時候,就連湯若望這個有點自由主義思潮的人都大感意外。

堂堂王爺居然不怕玉米葉子的粉刺和相對還算毒辣的太陽,把身上弄得臟兮兮的,臭烘烘的去掰玉米。

我這算是在親民嗎,不,我不這樣認為,我認為我這是在贖罪啊。身為這萬千子民的主人,不知人間冷暖,農事艱難,何以做一個受人擁戴的皇帝,王爺。

我不是像每年春耕開始皇上在地壇做樣子的所謂親耕,我這是實打實的走進玉米地。

網頁閱讀不過癮?點擊此處下載APP後繼續永久免費閱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